經文:彼得前書四章7-11節


  彼得寫彼得前書信距離現在約2000年,當時他指出萬物的結局近了,那麼已過了二千年,現在應該更近了!萬物一切都快將結束,審判快臨到。哥林多前書三章所説各人的工程將要顯露,還要經過火的試驗,彷彿主在呼喚着:一切將結束,審判將至。神的話提醒我們需檢視各人的工程怎樣?是金銀寶石,還是草木禾楷來建造?

 

  彼得接着提醒我們可分兩方面去學習,一方面與神,另一方面與人。


一. 與神:禱告轉向神、與神交通

  經文提醒我們要禱告,禱告說明人先要轉向神,回到神面前。禱告是在一切行動之先。那麼我們的禱告生活合乎神的心意嗎?與神的關係怎樣?禱告不是規條、形式、習慣或外面的動作,而是我們的心轉向神,與祂交通。禱告內容可以是敬拜、感謝、祈求、認罪。

  萬物的結局近了,我們要以謹慎自守和儆醒的態度進入禱告。甚麼是謹慎自守、儆醒?從不同的譯本中,我們可以多點了解:

  「但萬事的結局近了,所以你們要神志清明,要冷靜戒備着,以便禱告。」(彼前四7呂振中)

  「萬物的結局近了,所以你們要清醒丶謹慎,才可以好好禱告。」(環球新譯本)

  「萬物的結局近了,所以你們要自律,保持頭腦清醒,為要禱告。」(新漢語譯本)

  從不同譯本中,「謹慎自守和儆醒」就是節制,自律,頭腦清醒,慎重。「謹慎自守」一詞曾用在格拉森被鬼附的人身上,當鬼被驅離開他之後,聖經說他「心裡明白過來」,這詞與「謹慎自守」是同一個詞。儆醒就是免除心靈與靈性上的"醉酒",要有節制,穩健。

  因此我們真是要醒過來,因為萬物的已經結局近了,主快回來,信徒的審判將至。自己是否真的看見?所以彼得提醒信徒要轉向神,以謹慎自守和儆醒的態度進入禱告。主提醒門徒:「總要警醒禱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」(太廿六41)末世是危險的日子,是充滿迷惑的日子,我們要學習儆醒禱告,免得入了迷惑。


二. 與人:彼此切實相愛

  當我們轉向神,我們也要留心與其他信徒的關係,學習彼此切實相愛是重要的基礎。我們知道我們愛,因為神先愛我們,並且神就是愛,所以惟有先轉向神,住在祂的愛中,我們才能彼此相愛。

  彼得前書四章8-10節三節經文中,每節實踐都提到「彼此」、「互相」為學習的對象,所以這個學習或實踐就是集中在群體裡。愛就是在團體中至關重要的元素。「切實」就是堅持不懈、熱切的意思;「相愛」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,也要在行為和誠實上。彼得說:「……以致愛弟兄沒有虛假,就當從心裡彼此切實相愛。」(彼前一22)「從心裡」表達真誠,付諸行動去顯明實際。保羅也是鼓勵信徒,凡所做的都要憑愛心而做。(林前十六14)

  彼此切實相愛,有三方面的實踐、學習:

1. 愛能遮掩許多的罪:

  不是解作除掉罪惡,罪只能透過基督的寶血而得潔淨。這節經文可能引自箴言十章12節:「恨能挑啟爭端;愛能遮掩一切過錯。」意指真正的愛,足以使人寬恕其他信徒的過失。這是論到愛的包容性:信徒的愛是向弟兄忍耐和寬容(太十八21-22;林前十三5)。

  其實在舊約中也有一些經文把「遮蓋」喻指「寛恕」,如:「得赦免其過、遮蓋其罪的,這人是有福的!」(詩卅二1)「你赦免了你百姓的罪孽,遮蓋了他們一切的過犯。(細拉)」(篇八十五2)。

  這裡「遮蓋」不是指掩飾罪惡,而是指神把罪蓋住不再看,喻指罪得寬恕,一筆勾銷,不再算為有罪。所以環球新譯本把彼得前書四章8節翻譯為「最重要的是要彼此熱切相愛,因為愛能寬恕許多的罪。」

  因此當我們彼此切實相愛,我們要學習的是饒恕別人的過失,特別正當我們在這未世時刻,「只因不法的事增多,許多人的愛心才漸漸冷淡了……」(太廿四12-13),學習寛恕也是非常適切,特別在信徒的群體中,要顯出神就是愛的見證!

  可惜在信徒群體相處中,難免因自己的軟弱無知,得罪了我們的肢體,很容易就破壞了合一。所以當我們學習切實相愛時,最實際就是學習彼此饒恕,因為愛能摭掩許多的罪,就是能寛恕很多別人的過失。保羅提醒我們用愛心互相寬容,用和平彼此聯絡,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(弗四2-3)。此外,我們也不可不寛恕我們的肢體,因為主說「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,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。」(太十八35)。並且主提醒我們更是要主動與弟兄和好!「所以,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,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,就把禮物留在壇前,先去同弟兄和好,然後來獻禮物。」(太五23-24)

  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,或許感覺無能為力,但卻不要放棄,我們要先轉向神,禱告神,靠着祂恩典和能力去學習。

  弟兄姊妹,我們都記得在主被捉拿的那個晚上,祂在約翰福音十七章也為着教會合一禱告,可見這是主何等記掛的事情。因着愛,信徒學習互相寛容,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。


2. 互相款待丶不發怨言

  向弟兄表達愛心的一個途徑,就是毫無怨言地款待他們。款待一詞在新約出現三次,另外兩次在提摩太前書三章2節和提多書一章8節,兩處譯作「樂意接待遠人」。在古代世界中信徒有時因傳道、工作的需要,甚至因受逼迫的緣故,都可能要到遠方去,很需要當地的信徒接待,在受逼迫的日子尤為重要。希伯來書的作者也提醒我們:「你們務要常存弟兄相愛的心。不可忘記用愛心接待客旅……」(來十三1-2)但是接待別人是不容易,也是繁瑣的,所以彼得提醒我們不要發怨言。

  今天即或我們未能款待信徒到家裡作客,也可以實踐分擔聖徒的窮乏或缺乏,好像羅馬書十二章13節所說:「聖徒缺乏,要幫補;客要一味地款待。」在信徒生活的需要上學習互相款待。這是蒙主喜悅和記念,信徒這些行善,就是做在主自己的身上(太五40)。即或微不足道的擺上,好像給別人一杯涼水,也必定得到報答(太十42)


3. 按主恩賜,彼此服事

  我們因着彼此相愛丶互相款待,就能在生活的需要上學習分享和分擔。另一方面,在屬靈生命的建立上,我們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互相服事。「各人」就是每一個人都得主的恩賜,沒有一個是落空的。這都是神恩典的賞賜,不是我配得,並且是照神的安排計劃來互相服事,所以弟兄姊妹,我們都有主的托付,照着神的心意和恩賜,互相服事,作神恩賜的好管家。對作管家來說,忠心是至為重要的,因為「所求於管家的,是要他有忠心。」(林前四2)今天教會的事奉,肢體彼此的服事,難處不是在於神沒有賜下恩賜,而是人是否願忠心於神的托付?好像以賽亞書先知蒙召時,神說:「我可以差遣誰呢?誰肯為我們去呢?」神從不強逼人,縱使在我們這些藉祂重價買贖來的子民,神仍等待我們願意,甘心樂意的回應,這是神的愛!但願我們都像先知的回應:「我在這裡,請差遣我!」

  所以求主幫助我們忠於祂給我們的恩賜,互相服事。若有講道的,要忠於神的聖言;若有服事人的,原文是沒有「人」字,就是若有服事的,不是空泛,而是無論那一樣服事,因着神的恩賜實在豐富,是「百般」的,是各樣的,得着恩賜的人都要按着神所賜的力量服事,叫神在凡事上藉耶穌基督得榮耀!


結語

  弟兄姊妹,萬物的結局近了,我們更要好好謹慎自守和儆醒禱告,叫我們轉向神,不再受迷惑。讓我們先回到祂的愛中,我們便學習彼此切實相愛,實踐彼此的寛恕,互相的款待,彼此服事。讓神使用我們人生餘下的光陰,叫神在凡事上藉着耶穌基督得榮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