詩歌。第312首
彷彿音樂湧在我心懷
(詩歌分類:丙、基督作生命 > 九、完全的滿足)
歌詞
一
彷彿音樂湧在我心懷,耶穌正在柔聲說:
平安,平安,我與你同在,不管人生的漲落。
二
我的一生都被罪苦害,我心掙扎無和諧;
直到耶穌充滿我心懷,心絃又復發音樂。
三
我今享受祂賜的恩典,安息在衪的翅膀,
時常仰視衪顯的笑臉,故我歡呼又歌唱。
四
有時祂領我經歷深水,路上橫來試煉重
有時道路好像是傾危,處處我見衪腳蹤。
五
不久衪來要將我迎接,到那遙遠的天鄉,
我就飛入光明的境界,並要與祂同作王。
副歌
耶穌﹗耶穌﹗我所認識最甜名;
滿足我的要求,使我能邊唱邊行。
作者及寫詩背景
這首詩歌的作者畢路德(Luther B. Bridgers, 1884-1948),生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(State of North Carolina),他是衛理公會(Methodism)的牧師及佈道家。十七歲時,他就開始講道。從他決志奉獻一生事奉主開始,他就知道這將使他與世上的名利隔絕,因為他的主在這世上的道路如何,他也必如何。他的主怎樣的走遍各城各鄉,他也必須不斷的走訪各地,並且要不停面對各樣的挑戰與困境。然而,為着他的主,要跟隨主的腳蹤,他就甘願接受這樣的人生,這樣的生活。婚後,他和妻子經常過着拮据的生活,然而,他們卻從不掛慮,只相信主的應許,神如何活養以利亞,也必看顧他們。他倆伉儷情深,以基督為一家之主,同心事奉。他們生有三個可愛的孩子,在貧窮中卻活出了一個令人羨慕的快樂家庭。
作為一個傳道者,路德經常被邀請離開家到外地講道。1910年他受邀請帶領為期兩週的的特別聚會,在會中他也常見證妻兒的故事。那時,他的妻子帶着三個孩子,去看望她在肯塔基州哈羅茲堡市(Harrodsburg of Kentucky)的父母。大會結束後,路德急於與妻兒相聚,但不幸接獲噩耗,他岳父家失火,全家無一倖免,妻子和孩子們全陷入無情的大火中。當他趕回家時,他的親友都擔憂他如何面對這毀家之痛,有人擔心他會精神崩潰,有人想他會埋怨神。但感謝神,他的信心沒有因這悲劇而動搖,反而安慰向他慰問的人。葬禮後,在寂靜的寒夜裏,誰還陪伴在旁呢?惟主相伴,他雖淚下,但在主的安慰,聖靈所澆灌主的愛裏,受感含淚寫下了這首生命中黑夜的詩歌,並譜上了優美動人的曲調。雖然他不明白為甚麼會如此悲慘地失去他所痛愛的家人,但他並沒有懷疑神,也沒有責問神。感謝神,神給他足夠的信心和力量,承受這一切,要等到那日才明白的事,使他成為神僕人的楷模。1914年,畢路德續絃,神為預備了一位音樂教師的姊妹。夫妻倆專心佈道,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,曾赴俄羅斯、比利時、捷克作海外宣道。
這首詩歌活潑輕快,誰會想到是作者經歷人生最大的悲劇,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時候所寫的?只因基督的愛的鼓勵,使他在痛苦中受了安慰,而重新得力,也使得此詩成了服事基督的見證,鼓舞人心。人生雖有痛苦患難,但有誰的苦痛過於我們的主?祂為我們的罪死,為我們與父神隔絕,只為叫我們與神和好,回到父的愛裏,在祂那永遠不變的愛中來度一生,等候祂來。感謝主!「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?難道是患難嗎?是困苦嗎……靠着愛我們的主,在這一切的事上已經得勝有餘了。因為我深信無論是死,是生……是現在的事,是將來的事,是高處的,是低處的……都不能叫我們與神的愛隔絕;這愛是在我們的主基督耶穌裏的。」(羅八35-39)。